在廣西賓陽縣中華鎮的一個“留守兒童之家”活動室外,張秀氣和孩子們交通(3月5日攝)。
張秀氣家住廣西賓陽縣中華鎮育才村。2010年,她從廣東務工回家過年時,發現兒子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個生疏人。那一瞬包養間,張秀氣的心被深深刺包養痛,并決定安心在家一邊干農活一邊照顧孩子,就是支出再少也要給孩子一個溫熱的家。后來,她留心到村里還有良多留守兒童,他們的眼神總帶著淡淡的憂傷。“當時,一個設法在我的腦海中萌芽——我要給村里留守兒童‘一個家’。”張秀氣說。
2012年5月,張秀氣在村里建首先個“留守兒童之家”,爭取上級婦聯等部門和各界人士捐資捐物,配套書籍、玩具和游樂設施等,給留守兒童搭建一個能夠學習和遊玩的樂園。同時,她積極發動當地婦女成立一支由5個人組成的“代表媽媽”志愿服務隊,通過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的情勢,關愛村里的留守兒童,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溫熱的天。
現在,在公益路上走了12年的張秀氣,已從一名留守兒童的媽媽變成當包養網心得地“代表媽媽”志愿服務隊的“領頭雁”。她帶領的“代表媽媽”志愿服務隊惹起廣泛關注,先后獲評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、全國志愿服務示范團隊、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。張秀氣個人也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頭、廣西第六屆品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。
張秀氣說,她帶著“代表媽媽”志愿服務隊堅持這么多年,就是想用母親般的愛往溫熱更多留守兒童的心。今后,她將號召更多巾幗志愿者參加“代表媽媽”志愿服務隊,往呵護更多需求關愛的孩子,讓他們安康快樂成長。
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